坦直鎮刑事律師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有人向自己借東西。但是,無論你們之間關系再好,這6件東西都要慎借:
一、私家車借給他人:
四種情況車主需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面四種情況,借車人(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也得承擔法律責任:
1、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2、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3、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4、 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條明確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二、身份證借用:
小動作,大風險
身份證是每一位公民身份的象征,借用身份證會有很多潛在的危險,如他人使用你的身份證辦理信用卡、過戶車輛、注冊公司等,如果出現信用卡惡意透支、車輛出車禍陷入法律糾紛、公司欠債破產等情況,出借人也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或牽扯不必要的麻煩。
根據《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規定,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出借身份證屬于違法行為,坦直鎮刑事律師可能會為他人從事不當或違法行為提供條件,導致利害關系人權益受損,從而可能會導致本人承擔賠償責任,并會遭受治安處罰。無論是為了自己免受處罰,還是為了避免他人權益受損,都不要出借身份證。

三、手機:
龐大的隱私庫,慎借!
現在的智能手機儼然是龐大的隱私庫,里面有無數的聊天記錄、照片視頻等等,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造成隱私泄漏。
此外,大多數人的手機軟件常常捆綁銀行卡、開通支付寶等跟錢有關的業務,如果他人借用手機,請一定要小心,謹防“丟錢”。另外,手機借給陌生人使用,也有可能被用來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提醒,即便是二手手機,也應該在完全處理好之后,再借出。
警方提醒,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手機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電子錢包,切記保護好隱私,不要輕易借給他人使用。
四、醫保卡外借:
屬于違法行為,家人也不行
也許有些人不知道,醫保卡借給別人使用,實際上相當于騙保。
《社會保險法》規定: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若個人以騙保為目的,將醫保憑證交由他人冒名使用,或重復享受醫保待遇等,將暫停其醫療費用聯網結算3至12個月,并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因為醫保統籌基金里的錢是廣大參保人的錢,你把卡借給沒有醫保的人使用,說白了是在騙取醫療保障金。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負刑事責任。
坦直鎮刑事律師知道,投保前需要健康告知,如果你的醫保卡曾經借給他人使用,留下了醫療記錄,保險公司會默認這是你的過往病史,可能出現避免理賠糾紛。
五、房產證:
最好不要外借
借不動產權證的情況有多種,可能是朋友想要拿去注冊一個公司,或者是租戶說借來申請住房補貼等。坦直鎮刑事律師但以下風險請一定注意防范。
風險一:被借去抵押貸款
還是那句話,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你的不動產權證被借去抵押貸款,而相關人員到期又沒有還上貸款,那你就要負連帶賠償的責任。
風險二:不知情的狀況下被調包
現在的造假技術很高,千萬別高估自己的鑒別能力,況且大部分人對借出去再還回來的東西并不設防。借房產證,尤其是借原件,千萬要注意。
六、銀行卡外借:
或牽涉違法犯罪
提供自己的銀行卡幫人轉賬對方就會給你報酬不需要花多少時間輕輕松松就能賺上一筆?
你以為找到了躺著賺錢的美差其實你可能已經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今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銀行發布6個懲治洗錢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個案例就是公司員工將個人銀行卡出借給公司及老板使用,最終被認定為洗錢罪判刑入獄。上海專業刑事律師事務所

